伪满皇宫博物院,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、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。1932年3月9日,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,溥仪出任“满洲国执政”, 4月3日,溥仪迁居于此,这里便成为“满洲国执政府”。1934年,伪满推行帝制,“满洲国”改为“满洲帝国”, 3月1日,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,由“执政”改头换面为“皇帝”,“执政府”随之改为“帝宫”,俗称“皇宫”。此后,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。1934年到1940年这7年间,先后修建了怀远楼、同德殿、东御花园、防空地下室、假山、嘉乐殿、建国神庙等建筑。伪满皇宫建筑风格古今并陈、中外杂揉,具有典型的殖民性特点,在建筑风格上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社会状况。
是在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宫廷旧址建筑群基础上建立而成。伪满皇宫博物院成立于1962年,博物院馆藏文物7万余件,其中有大批伪满时期宫廷文物、日本近现代文物、东北近现代文物、民俗文物、近现代有代表性的书画、雕刻、非遗传承人作品等。目前溥仪宫廷旧址建筑群保护面积约25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13.7万平方米,开放景区达30余处,其中展览面积4.7万平方米,包括缉熙楼、勤民楼、同德殿等宫廷原状陈列50个。
博物院内设有多个展区,包括缉熙楼、勤民楼、同德殿等伪满宫廷原状陈列和大型基本陈列。这些展览旨在展示伪满洲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,包括宫廷原状陈列和有关伪满洲国的历史展览。此外,博物院还设有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,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。
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,其中包括文物、历史照片、文献资料等。这些展品展示了伪满洲国的历史演变、政治制度、经济文化、军事活动等方面的内容。同时,博物院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,如文艺演出、讲座等,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体验。
步入博物院大门,首先可看到溥仪曾经的御用跑马场和花窖。往东走是主体建筑群,在溥仪曾用于办公的勤民楼中可看到当时的御用服装,在祭祖之地怀远楼中停放着溥仪的“御驾”派克牌轿车,还可参观溥仪和皇后婉容的寝宫缉熙楼,而在同德殿中可见到电影厅、钢琴间等娱乐处所。
伪满皇宫博物院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博物馆,是了解伪满洲国历史和文化的最佳场所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