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通满族博物馆,是一所展示满族历史、文化和民俗的博物馆。主楼五层,仿古建筑,典雅大方,气势壮观,具有典型民族建筑风格。
伊通满族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为1350平方米,分为六个部分,包括渊源、生产、生活、礼仪、文化习俗和今日伊通。通过专题陈列的方式,展出了大量满族文物和照片、图板、模型等,向观众展示了伊通满族特有的民俗世界。这些展品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产、生活、文化、历史和传统意识,让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伊通满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。
伊通满族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已达610个种类,3000余件展品。其中,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元代满族祖先的墓葬出土的服装,展示了满族传统服饰的独特风格。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满族民俗文物,如武器、服饰、装饰品、农业生产工具、生活器皿等,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。
陈列展品区,如清同治七年的“诰命”、“奉天敕命”,清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手迹“龙虎”字、将军家谱以及光绪二十二年依克唐阿将军颁发的功牌,清同治十三年铸造的赫尔苏驿站的铸铁大钟,现保存300余年的萨满神服(神帽、神裙、腰铃)和子孙绳,伊巴丹驿站的栓马石柱和大孤山驿站的柱础石、鼓形门枕石以及伊通县城东门石额等。
伊通火山群陈列馆,以陈列形式利用图片图表、实物标本、沙盘模型等形式,分为地球构造、地质运动、火山形成、火山分布以及伊通火山群的概况、形成机制、火山奇特景观、保护管理和研究利用。
伊通满族博物馆已经成为四平市的一处重要景点,是了解满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。自开放以来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。1995年3月,中共四平市委、市政府将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1998年5月,该博物馆成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