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山塔林,已有600多年历史,以众多古塔著称,是辽金以来北方佛教圣地,也是明清时期“燕平八景”之一。是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原名“铁壁银山”,因悬崖陡峭如同高大的墙壁一样,色黑如铁,而大雪之后漫山皆白,山色如银而得名。
银山塔林内的古塔现存17座,大小高矮不等,高者20余米,直径达7米左右,矮者只有两三米高。从塔的形制上看,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:一为密檐式塔,二是覆钵式塔。这些塔中,北京地区保存最好、最为集中的密檐式塔群尤为引人瞩目。这些塔有六角形和八角形两种,都是仿木结构的密檐式砖塔。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,塔的高度不等,最高的佛觉禅师塔高22.8米。造型最为精美的是懿行大师塔,是典型的金代作品,塔高18米,平面为八角形,塔基由须弥座和斗拱勾栏平座组成,雕刻繁缛,颇具匠心。
佛觉塔
全称祐国佛觉大禅师舍利塔,位于法华禅寺院内五座墓塔中央。密檐式砖塔,共十三层檐,平面为八边形。总高20.1米。基座由上下两层须弥座组成:下层须弥座系花岗石雕成,由上枋、上枭、束腰、下枭、下枋等组成;上层为砖雕,中间的束腰部位每面各分二间,每间雕一壶门,周雕花卉,间与间之间有雕花柱间隔。束腰之上施以双抄四铺作斗拱,斗拱之上雕有三层仰莲花座。束腰之下叠涩垒砌成上小下大形状。塔身部分为实心结构,其檐下部分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壁各雕假券门,券面砖上分别雕刻成对的飞天、龙凤、花卉等图案。拱券的下部各雕两扇四抹槅扇门。南面的券门在券面砖与槅扇门之间嵌有白石塔铭,篆刻“故祐国佛觉大祥师塔”。塔的其余四面各雕假菱花格窗。各面之间的转角处分别雕以塔柱。塔檐总体形象呈上小下大形状。其中,最下一层檐下饰有一周砖雕斗拱,其余各层檐下均以叠涩砖四层出挑。各檐上部均为灰色布瓦,脊部施以菩萨、垂兽等饰件。顶为攒尖式,刹座之上存仰莲两层及砖雕火珠。现存塔刹火焰宝珠以下部分。
晦堂塔
全称晦堂祐国佛觉大禅师舍利塔,法华禅寺院内五塔之一。密檐式砖塔,现存部分形制同佛觉塔。总高19.3米。白石塔铭上篆刻“晦堂祐国佛觉大禅师塔”。
懿行塔
全称懿行大师舍利塔,法华禅寺院内五塔之一。密檐式砖塔,其平面形状、结构及出檐层数同佛觉塔和晦堂塔。总高19.95米。塔的砖雕图案精细美观,塔基束腰壶门内雕有带铃的狮首,重台钩栏大小华版上雕有各式花卉和卷草图案等。
虚静塔
全称虚静禅师舍利塔,法华禅寺院内五塔之一。密檐式砖塔,七层檐,平面为六边形。总高14.15米。其中南面假券洞内嵌有石铭,篆刻“故虚静禅师实公灵塔”“大安元年元月二十二日功毕”等字。
圆通塔
全称圆通大禅师舍利塔, 法华禅寺院内五塔之一。密檐式砖塔,总高14.4米。塔形制基本同虚静塔,但细部装饰稍有不同。南面的假券洞内嵌白石铭,篆刻“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”等字。
无铭密檐式塔
位于法华禅寺址东侧。塔身已不完整,残高6.8米。塔的平面呈六边形。
无铭覆钵密檐式塔
位于法华禅寺址西南。总高8.8米。塔平面为六角形。基座、塔身略同前述各塔。
其他11座塔,有石及砖石两种结构形式,形制较简单,尺度亦较小,最高的自塔顶圆盘至地面高5.71米,最低的残存部分仅高1米有余。备塔的形制、基座部分均为石砌须弥座式,平面有四边和六边形两种形式。
银山塔林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风光,成为了许多游客和信众的朝圣地。